不锈钢螺旋输送机清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

  不锈钢螺旋输送机作为输送食品、药品、化工原料等卫生要求较高物料的关键设备,其定期清洗是保障产品质量、防止交叉污染、维护设备寿命的重要环节。清洗过程并非简单的冲水,而是一项需要遵循科学流程、注重细节与安全的系统性操作。
  一、清洗前的周密准备与安全隔离
  “准备胜过补救”,充分的准备是安全、有效清洗作业的基础。
  1.执行完整的能源隔离:这是所有安全步骤中的首要前提。需要完全切断不锈钢螺旋输送机的总电源,并在启动开关处悬挂“禁止合闸,有人操作”的警示牌。同时,关闭并隔离所有相关联的物料进口阀、出口阀,防止清洗期间其他系统误动作或物料流入。
  2.清除残余物料与手动盘车:在通电状态下启动设备空转排尽余料是不可取且危险的行为。应使用专用工具(如塑料铲)人工清除螺旋槽体内及叶片上的可见残留物料。清除后,尝试用手或工具盘动不锈钢螺旋输送机的传动部件(如联轴器),确保螺旋轴可以灵活转动,无卡死现象,这为后续水洗创造有利条件。

  3.准备合适的清洗工具与试剂:根据输送物料的特性,准备合适的清洗剂。对于食品和医药行业,通常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碱性或酸性清洗剂。准备尼龙刷、海绵等不会划伤不锈钢表面的清洁工具,以及低压喷枪等冲洗设备。

不锈钢螺旋输送机

  二、清洗过程中的操作要点与细节把控
  清洗操作需兼顾效果与对设备的保护,避免因不当清洗导致不锈钢螺旋输送机损伤。
  1.清洗剂的选择与使用:
  (1)针对性选择:针对有机物(如油脂、蛋白质)残留,宜选用碱性清洗剂;对于水垢、矿物质沉淀,可选用弱酸性清洗剂。严禁使用含氯离子的清洗剂(如次氯酸钠),因为氯离子是导致不锈钢发生点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元凶。
  (2)严格控制浓度与温度:严格按照清洗剂说明书建议的比例配制溶液。过高的浓度和温度虽能提升清洗效率,但也会加剧对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破坏和设备密封件的损伤。
  2.清洗流程的规范化:
  (1)初步冲洗:使用常温水或温水(≤60℃)进行初步冲洗,去除大部分松散残留物。
  (2)清洗剂循环/浸泡:将配制好的清洗液泵入不锈钢螺旋输送机槽体内,或进行短时间低速运行(若设备设计允许且已做好安全措施),使清洗液与内壁充分接触。对于顽固污渍,可适当浸泡,但时间不宜过长。
  (3)完全漂洗:清洗剂作用完毕后,需要用足量的洁净水进行完全、多次的漂洗,直至排出的水清澈、呈中性,确保无任何清洗剂残留。任何残留都可能污染下一批物料或腐蚀设备。
  3.关键部位的特别关照:
  (1)检查密封处:清洗过程中及结束后,检查轴封、盖板密封等部位是否有渗漏迹象,水分侵入会损坏轴承和传动部件。
  (2)避免水冲轴承座与电机:冲洗时,应严密防护,避免水流直接冲刷轴承座、电机及电气接口,防止绝缘损坏和润滑脂乳化。
  三、清洗后的处理与检查确认
  清洗作业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完成,后续处理同样关键。
  1.排水与干燥:清洗完毕后,打开排水塞或利用设备设计的排水坡度,将槽体内的积水完全排净。随后,采用通风、擦拭或通入洁净干燥空气等方式,使不锈钢螺旋输送机内部充分干燥。潮湿环境是微生物滋生和不锈钢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温床。
  2.检查与恢复:
  (1)视觉与嗅觉检查:确认不锈钢螺旋输送机内部无可见污物、无清洗剂残留气味。
  (2)手动盘车:再次手动盘动螺旋轴,确认转动灵活无异响。
  (3)恢复与试运行:移除所有安全警示牌,恢复能源供应。先进行点动试运行,观察无异常后,再空载运行几分钟,确认一切正常方可投入生产。
  总结而言,对不锈钢螺旋输送机的清洗,是一项集安全准备、规范操作、细致检查于一体的严谨工作。严格遵守从能源隔离到干燥的每一步骤,不仅能确保清洗效果、满足卫生标准,更是预防设备腐蚀、延长其使用寿命、保障生产安全与连续性的核心举措。

没有新闻了

不锈钢螺旋输送机...